028中国茶道

济,禀性刚直”。金法槽(茶碾)赞有“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圆机运用,

一皆有法”。石转运(茶磨)赞有“抱坚质,怀直心。啖嚅英华,周行不

怠。”胡员外(茶瓢)赞有“周旋中规而不逾其闲,动静有常而性苦其

卓”。罗枢密(茶罗)赞有“凡事不密则害成,今高者抑之,下者扬之。”

宗从事(茶帚)赞有“孔门高弟,当洒扫应付事之末者。”陶宝文(茶盏)

赞有“虚己待物,不饰外貌”。汤提点(汤瓶)赞有“养浩然之气。发沸

腾之声,以执中之能,辅成汤之德”。竺副帅(茶筅)赞有“子之清节,

独以身试,非临难不顾者畴见尔。”

朱权《茶谱》序曰:

“予尝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谓与

天语以扩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内炼之功。得非游心于茶灶,又将有裨于

修养之道矣,其唯清哉!”又曰:

“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可

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淡而万象惊寒。……乃与客清谈款话,探

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卢仝吃七碗,老苏不禁三碗,予以

一瓯,足可通仙灵矣。”活火烹清泉,以副内炼之功。助诗兴,倍清淡。

探虚玄大道,参天地造化,清心出尘,一瓯通仙。

赵佶、朱权贵为帝王,亲撰茶书,倡导茶道。宋明茶人进一步完善了

唐代茶人的饮茶修道思想,赋予了茶清、和、淡、洁、韵、静的品性。

点茶道酝酿于唐末五代,至十一世纪中叶北宋时期发展成熟,鼎盛于

北宋后期至明朝前期,亡于明朝后期,历时约六百年。

3.茶——“水中君子”,于茶味中品味禅意

茶阐一味,于茶味中品味人生

古人说“茶是水中君子,酒是水中小人”,古时的文人骚客仕途不顺

就喜欢隐逸,隐居到山里可以采茶、制茶,以茶养性,以茶怡情,茶中寻

趣。古人讲君子之交淡如水,而茶正好满足了他们清高淡雅的性格。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