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中国茶道

之图”章又载:

“用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

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

经》之始终备焉。”室内饮茶,则在四壁陈挂写有《茶经》内容的挂轴,开

后世悬挂书画条幅的先河。 吕温《三月日茶宴序》云:

“三月三日,上巳禊

饮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爰庭阴,清风逐人,日色留

兴。卧借青霭,坐攀花枝,闻莺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莺飞花

拂,清风丽日,环境清幽。 钱起《与赵莒茶宴》诗云:

“竹下忘言对紫茶,

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翠竹摇曳,树影横

斜,环境清雅。 唐代茶道,对环境的选择重在自然,多选在林间石上、泉

边溪畔、竹树之下等清静、幽雅的自然环境中。或在道观僧寮、书院会馆、

厅堂书斋,四壁常悬挂条幅。 

煎茶道修道 

《茶经》“一之源”

载:

“茶之为物,味至

寒,为饮最宜。精行俭

德之人,若热渴凝闷、

脑疼目涩、四肢烦、百

节不舒,聊四五啜,与

醍醐甘露抗衡也。”饮

茶利于“精行俭德”,

使人强身健体。 《茶经》

“四之器”,其风炉的设

计就应用了儒家《易

经》的“八卦”和阴阳

家的“五行”思想。风

炉上铸有“坎上巽下离

风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