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恩、尊敬之心,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有值得学习、值得尊敬之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人的优点都值得学习;遇到刁难自

己的人,也会努力去找对方令自己敬佩的地方。而另外一种人,

对生活缺乏尊敬,觉得别人都不如我,很多人都是废物与骗子,

这样想,自然毫无尊敬之心,也不会快乐地对待世界。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敬的态度,都可以让我们进步

在中国古代,学者们一直把“敬”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

置,比如孔子就认为“敬”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礼”的核

心。“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是说

一个人在按礼节去做事的时候,内心没有敬的态度,这种内外分

离的样子在孔子看来是没有可取之处的。可见孔子对“敬”这一

内心修养的重视。所以,孔子很注重“敬”这种内心的培养,认

为: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当子路问孔子如何成为“君子”时,孔子就说了非常重要

的话:

“修己以敬。”即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孔子把

“敬”的培养作为提升君子修养的最基本的手段,这是境界很高

的话,没有对世界透彻的感悟,是无法提出“修己以敬”这样的

要求的。

 

荀子是儒家的另一位大师,他与孔子一样,认为“敬”是

“礼”的内核,是“仁者”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在生活的各个方

面,敬的态度都可以让我们进步: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

败也,必在慢之。”在这里面,荀子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在敬

的状态下,你做事一定会态度严谨,不会怠慢,这样做事怎么能

做不好呢?

但是现在,我们的社会对“敬”的培养是不够的。比如对

工作,“差不多就行”的态度非常普遍,甚至成了中国式糊弄。

 只有尊敬别

人的人,才有权

受人尊敬。

——[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