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氏、韩氏三家灭智

氏以分晋,成为后

来赵国的实际奠定

者。赵襄子(?—

425),嬴姓赵氏,

名毋恤,赵简子赵

鞅之子。赵襄子自

小勤奋好学,因是

庶出之子不被重视,后以才华取得其父赵简子的重视,破例

废嫡子赵伯鲁立赵襄子为世子,赵简子死后赵襄子承袭了晋

卿之职。公元前

455年—公元前453年,执政晋国国政的智

伯瑶恃强向韩、魏、赵索要土地,赵襄子拒绝,智伯胁迫韩、

魏两家一同攻打赵氏,赵襄子退居晋阳固守。智伯围困晋阳

两年久攻不下,后引晋水淹灌晋阳城。危急中,赵襄子说服

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

伯瑶。三家联合尽灭智氏宗族,瓜分了其地,此战即晋阳之

战。此后晋国呈现出三家卿大夫鼎立之势,并不断蚕食晋国

剩余土地,为后来的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赵襄子晚年认为

自己取代了长兄赵伯鲁的地位,就选定了长兄伯鲁的孙子赵

浣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即赵献子。至公元前

403年赵献子之

子赵籍被周威烈王承认诸侯地位,赵国由此正式成为诸侯国,

中国历史也由此从春秋进入了战国时代,可以说赵襄子是赵

国的真正奠基人。在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仍留有很多赵国

的遗迹,其中赵王城遗址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战国王宫遗址。

 河南省巩义市

北宋皇陵

巩义市的宋朝赵氏皇陵绵亘

起伏

15千米,北宋九个皇帝,除

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死于五国

城外,其余七个被皇帝及赵弘殷

(赵匡胤之父)均葬在巩义,通

赵胜:赵国宗室大臣,赵武

灵王之子,即平原君,战

国四公子之一。赵胜以贤

能著称,礼贤下士,门下

食客甚众。秦军围国都邯

郸,赵胜散尽家财坚守三

年之久,求得援军最终解

围。典故有“毛遂自荐”

赵奢:战国时赵国将领。

最初掌管赵国赋税,后

当任将军,极擅长用兵。

时秦军进攻韩国阏与,

赵奢奉命救援,大破秦

军解韩国之围,赵惠文

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后

子孙有以“马服”为姓,

逐渐改单姓“马”,赵奢

由此成为马姓的始祖。

赵充国:西汉著名将领。

赵充国骑射兵法俱佳,

有谋略,同时熟悉少数

民族习性。于汉武帝时

期崭露头角,此后在平

定匈奴、西羌等叛乱时

立有战功。“百闻不如一

见”“失之毫厘谬以千

里”就出自赵充国。

赵佗:秦朝将领,南越第

一位皇帝。秦末时期赵佗

平定南岭,建立了南越

国,自称为“南越武王”,

汉初时被招抚封为南越

王。赵佗在南越实行“和

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

南越发展和民族融合。

《三家分晋》连环画

赵匡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