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 

迁徙分布

 ——

1.秦以前,赵氏主要在北方繁衍发展。
2.秦初,赵国皇族有两支分别奉始皇命迁往今甘肃、湖北。
3.秦末,河北人赵佗建立南越国,使赵姓在今广东一带

兴旺起来。

4.东汉末年,为避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迁居今江苏。
5.唐高宗时,中原人赵端入闽开辟漳州。
6.五代时,河南赵氏族人迁居南海、四川。
7.南宋时,又有两支河南赵氏分别移居今江苏、江西。

南宋亡国后宗室散逃至澎湖、潮阳,赵氏自此在闽、粤一带

繁衍。同时,北方的赵姓已分布于东北三省。

8.清康熙年间,郑成功之子郑经曾安置赵姓在恒春屯兵开

垦,使赵姓迁入台湾,随后,闽、粤赵氏也有不少人移居台湾。

9.清代以来,闽、粤、台的赵氏陆续有人移居海外,现

在分布于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 

名人古迹

 ——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

造父的封地  赵姓发源地

洪洞县是由原洪洞和赵城两地于

1954年合并而成,县

治在洪洞城。

赵城就是西周时周穆王赐给造父的封地,后来成为赵简

子的食邑。赵城历史悠久,西周时赵国的国都就在赵城,今

天的赵城镇镇政府的所在地就是赵国人生活过的地方,但现

在已找不到赵国的任何遗迹了。

 河北省邯郸市

赵国遗迹

战国初年,赵氏始祖叔带的十二世孙赵襄子联合魏

赵姓名人

赵衰:春秋时晋国卿,即赵

成子。跟随公子重耳(即

晋文公)在外流亡19年,

在助晋文公回国即位中功

劳甚高。曾击败秦军于彭

衙,助晋文公成就霸业。

赵盾:春秋中期晋卿,即

赵宣子,赵衰之子。赵

盾是晋国历史上极其重

要的权臣,军政大权在

握,赵氏一族权倾朝野,

晋国的君权都受到削弱。

此后卿大夫的权势进一

步扩大,为晋国后期的

命运埋下了隐患。

赵鞅:春秋末年晋国卿,

即赵简子。赵鞅入六卿,

执掌晋国朝政,赵氏在他

的手中进一步强大,为此

后的赵国奠定了基础。赵

鞅在政治、军事、经济等

方面大力推行改革,极大

地推进了历史进程,加速

了奴隶制的瓦解。

赵雍:战国时赵国国君,

即赵武灵王。在位期间

为增强赵国国力,推行

“胡服骑射”,提高了赵国

的军事战斗力。赵国的版

图在赵雍手中进一步扩

大,设立云中、九原郡,

修筑赵长城,在他的治理

下赵国成为战国后期能与

秦国抗衡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