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 

迁徙分布

 ——

1.杨姓的发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杨国灭亡之后,遗民

大多迁入陕西境内、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后来繁衍

分布至今河南省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

2.春秋战国之时,杨氏有族人迁入今湖北、江西、江

苏、安徽。

3.汉代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

姓入川也在此时,多由今湖北、陕西省境迁去。

4.晋、唐时期,是杨氏繁衍鼎盛的时期,杨氏已广泛分

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播迁中心,尤其以南方的繁

衍最为突出。

5.杨氏入台,始于清初。
6.近代以来,闽、粤、台地区的杨氏陆续有人迁居海

外,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欧洲、美洲、大洋洲的一些国家。

—— 

名人古迹

 ——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

西周时杨侯国故地  杨姓发源地

洪洞县名,据说是取自城南洪崖城北古洞。洪洞县在

尧、舜、夏、商时代,为冀州之域。西周时洪洞为杨侯国,

故城在今县城东南

18千米范村,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杨侯国的

遗迹了。

 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

泰陵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

的泰陵是隋朝开国皇帝文帝杨坚

和独孤皇后的合葬陵墓,原名

太陵,清朝时期被发现后改名

杨姓名人

杨朱:先秦哲学家,道家

杨朱学派创始人。其见
解散见于《庄子》《孟
子》等后世学说中,孟
子对其评价是“一毛
不拔”,他主张“贵
生”“重己”,主张建立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

利天下”的社会,希望
通过个体的完善达到社
会的和谐。

杨震:东汉名臣。杨震博

学多才,但至50岁才步
入仕途,为官刚正不阿,
多次直言进谏。后被陷
害罢官,于途中饮鸩自
尽。杨震四知说的就是
杨震暮夜却金,杨震对
送金的人说:

“天知、神

知、你知、我知,怎么
能没人知道呢?”

杨彪:东汉末年名臣,曾

祖父为杨震。师承家学,
博学多闻,为官清廉。
与董卓据理力争,尽心
护主。成语“舐犊情
深”来自于杨彪对儿子
杨修的感叹,“愧无日
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
舐犊之爱”。

杨修:东汉末年文学家,

杨彪之子。杨修少年好
学,被举为孝廉,担任
曹操的主簿,但自恃才
情甚高,后被曹操所杀。
鸡肋之说就出自杨修:

“夫鸡肋,食之则无所

得,弃之则如可惜。”

隋文帝杨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