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推荐序

允华是一个治学极其严谨的人。写书也是如此。

作为一本面向大众的科普书,允华并没有采用坊间流行的选编国内外现有文献资料

的方法,而是以写教科书的态度,一个字一个字自己动手写,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与

心得用简明扼要的方式写出,对古珠知识去伪存真,力求将“真知识”传达给读者。

关于珠子,流传着大量的“假知识”,包括一些闭门造车臆造出的辨伪标准,似是

而非,误人不少。除了真伪鉴别,产地和年代的判断也是一大难题。

珠子年代的判断需要有考古学上的绝对证据。西亚、中亚和南亚地区是人类文明

的发源地,是数千年来古珠的产地和集散地。但恰恰是这些地区,考古工作做得很不

够,缺乏考古证据,因此珠子的断代和判定产地是很难的工作。许多资深买家和卖家

也常常将产地和年代搞错,糊涂地卖,糊涂地买。

对于这个难题,允华曾说过一句话:看珠子如果只用珠子的知识,眼光就小了。

一定要从一个更大的方面来看它。

允华是怎样“看”珠子的呢?她是将文物鉴定学、考古学(特别是新石器时期到

汉唐时期的考古学)、材料和工艺研究学融为一炉,结合古代文献学、古代物质文化研

究、工艺美术史乃至于古代思想史来进行研究。

从这样的一个高度和广度来看珠子,自然就比一般人要透彻得多。

从珠子的形制演变、纹饰演变、工艺演变……一直到包浆的变化,看得透彻,对

产地、年代的判定就更加清楚。一些传统书籍所标注的珠子年代,是对是错,也就了

然于心了。

读着这部书,除了感叹允华治学的诚意,知识点的密集也极大地满足了阅读者的

求知欲,而赏心悦目的图片更是让我看得欲罢不能。

书中涵盖的珠子品类极为丰富,绝大多数图片都是允华亲自指导拍摄。图片中收

录的珠子,很多是难得一见的珍品,是圈内的藏家重金购置,多年积累所得。据说,

有些珠子价值不菲,一颗珠子上万是稀松平常的,有些珠子需要几十万,甚至百万、

千万一颗。

我对价格并不关心,只觉得图片上的珠子,无论大小,都各有其美。放这本书在

案头,闲来翻翻图片,就使人身心愉悦。

允华也说,珠子承载着人类历史,又极富艺术性,应更多地去了解和解读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