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七”与诗歌的关系不小。
“七”是个指事字,本义就是数字七。甲骨文的“七”,字形像是用刀在木头上刻
画下的十字形,后来为了区分“七”和“十”,在小篆字形中,便将“七”字的下方
变成了弯折线。“七”也是一种类似于骚体的文体,源自于汉朝枚乘所作的《七发》,
后世的主要作品有傅毅的《七激》、刘世广的《七兴》、曹植的《七启》等。
篆
八
篆
九
篆
七
篆
六
篆
十
甲
甲
甲
甲
甲
金
原本是一间简陋的房屋,现在变成了数字“六”。
“六”字本义为房舍,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六”的字形很像一间简
陋的房屋。后来,“六”被假借为一个表示数目的字,即“六”。但在有的史料中,
“六”也是一个表示多数的数字,如“六街三市”,指的是众多的街市。这层含义现
在也常见到,如“六亲”在古代指父、母、兄、弟、妻、子,现在则泛指亲人。
六
隶
八
隶
九
隶
七
隶
六
隶
十
li&
分开、分离就是“八”,现在却成了吉祥数字“发”。
现在,“八”一般只表示数字,古代汉语中固然也有将其用为数字的例子,如
《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修八尺有余”。但其本义却不是数字:从字形上来看,它就
是一个物品被分成了两半,所以本义是相背、分开。现在江浙一带还把送东西给别人
叫作“八”,即东西和原主人分离了。
八
b`
七
q~
原来是简化了手指的手肘,现在只表示九这个数字。
“九”字本义为人的手肘。在甲骨文中,其字形就很像人的肘部,手指被简化
了。后来,“九”的这一本义渐渐消失不用。宋朝时,人们将痴傻的人称为“九伯”。
在有些史料中,“九”也泛指多数、数量大。“九”还通“久”,意思是时间长、长
久。现在,“九”字专指数目,如“九个”“九十”。
九
ji^
十就是数字10,也有多而齐全之意。
甲骨文在表示数字的时候,用横画表示个位数字,如一横即为“一”,两横即
为“二”;
“十”则用竖画来表示,即一竖为“十”,两竖为“二十”。可见,我国很
早就开始实行十进位了。随着计数方法的改进,到了金文,竖画中间加一圆点表示
“十”,有“结绳记数”之义。“十”字的本义就是数字10。
十
sh!
楷
楷
楷
楷
楷
八
九
七
六
十
六 七 八 九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