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中国建筑第一本书

13

隋唐时期是建筑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形成了独立而完整的体系,并影响着朝鲜、日本。

隋唐时期的建筑特点鲜明,气势恢宏,而宋代建筑却是精细纤巧。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朝廷颁布了
中国古代建筑宝典——《营造法式》,它是中国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技术专著,对古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600多年,基本保持了统一局面,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发展高潮。这

个阶段,建筑种类丰富(尤其是园林),并有大量经典建筑保留至今,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灿烂篇章。

绿釉陶楼  东汉  明器  山东省高唐县固河出土

这个陶制明器是东汉时木构楼阁的一个典

型缩影。东汉以前,建筑多为高台式;东汉
后,木结构的楼阁逐渐增多。画面中的楼阁合
理运用木构建筑技术,各层腰檐间和平座有节
奏地出挑和进收,使楼既美观又稳定,产生了
各部分之间的虚实明暗对比,成为中国古代木
结构楼阁长期遵循的建筑形式。

汴京街市图  张择端 北宋 《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末叶京都汴梁(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民生和建筑。

画中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从《清明上河图》中可看到
当时东京街头店铺林立、车马人流繁荣的情景。唐代都城由坊(居民生活区)和市(商业贸
易区)两部分组成,坊门在夜间都关闭,商业活动只能白天在市里进行。北宋初年,打破了
此限制:商店可面街而设,晚上仍可交易。

板瓦  西周  陕西省扶风县出土

中国古代在建筑上使用瓦最早出

现在西周时期。那时瓦的两面分别有
陶钉或陶环,只用于屋檐或屋脊上。
西周晚期,瓦的使用范围扩大,建筑
物的屋顶大多用瓦覆盖,除了板瓦
外,还出现了筒瓦和半瓦当。

北京紫禁城图  明  绢本设色

这是明代早期描绘的北京紫禁城

图。元朝建造大都和宫殿,明清两代
在元大都的遗址建了紫禁城。它的规
模、形制都依据南京宫殿。紫禁城在
明清两代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建和重
建,但基本形制没有改变。它分为两
部分: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等组
成的前一部分;乾清宫、交泰殿、坤
宁宫等组成的后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