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

普洱茶鉴赏收藏投资指南

第五节

近现代普洱茶史

到了近代,由于战乱频繁,云南茶叶全面萎缩,到新中国建立前夕,产量

降到了

5万担,商品量仅2万担。

  新中国诞生后,云南茶叶获得了新生。1951年就建立了云南省茶叶研究所,

1958年止,全省茶园面积达到了46.6万亩,产茶18万担,但大跃进时期茶

树大受摧残。

1966年,云南茶仍只有19万担。十年动乱期间,茶叶发展缓慢。
1975年普洱熟茶投入生产。随着逐年的发展,人们对普洱熟茶有了了解

和认可,可传统的熟茶工艺制作过程相对缓慢,各种香型需靠陈放几年缓慢转

化,所以,工业化批量生产势在必行。

1976年,普洱茶园的面积到了127万亩,而产量仅有32万担。
1984年,现代普洱创始人吴启英通过普洱茶接种技术,在保证普洱茶质量

的情况下,

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发酵转化。这是现代普洱熟茶的开端,为

普洱熟茶批量生产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1990年,茶园面积达240万亩。
1998年,普洱茶的产量达155万担,出口20多万担,创汇2250万美元,

创造了云南茶史的辉煌。茶类由

1950年的单一晒青发展到炒青绿茶、工夫红

茶、

CTC红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优茶等。
2003年3月,云南省标准计量局公布普洱茶的定义:

“普洱茶是以云南

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

紧压茶。”

2008年6月7日,由国家质量检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