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

普洱茶的千年历史

普洱茶的产量在清代大大增加,尤其是到了清代中期达历史最高水平。在

西双版纳广袤的土地上几乎家家种茶、制茶、卖茶。在道光年间,随着贡茶和

大众茶的用量日增,茶山年产茶增至十万担,普洱茶的产销盛极一时。商贾云

集普洱,市场繁茂,每年从西藏地区来此买茶的藏族商队成百上千,普洱茶的

运量也随之增大。

到了清末民初年间,因为长路漫漫,险障重重,沿途既有土司、寺院设卡

收过路费,又时常因动乱引起运茶的道路行进不畅,所以商人们只好寻找其他

运茶路。

 泸定到康定的背茶人

古时候要想把茶叶从雅安运至康定,大部分需要依靠人力搬运,称为“背背子”。背夫的茶

包比人还高,而且行进要迅速,肩上茶叶重的日行

20—30里地,茶叶轻的每天能够行进40里。

背背子的人即使再累、再辛苦也不会把背子卸下来。在中途休息的时候,他们会用丁字形杵拐支
撑背子歇气。拐杖的下边是铁制的,每次休息背夫都会把杵子放在硬石块上,天长日久,石上就
留下了窝痕,至今犹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