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香 道
王维有诗: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所写的就是唐代朝
堂熏香的场景,殿上香烟缭绕,百官朝拜,衣衫染香。杜甫的“雷声忽送
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白居易的“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和
香”,皆以香喻花,可见唐代文人对香的喜爱程度。(“百和香”指用“百
草之花”配成的一种熏香,由各种香药调配而成,相传汉武帝曾“焚百和
之香”迎西王母。)另有李白的“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相思黄叶落,
白露点青苔”和“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白居易的“闲吟四句偈,
静对一炉香”和“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刘禹锡的“博山
炯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衣处”和“博山炉中香自灭,镜奁尘暗同心结”;
李商隐的“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和“谢郎衣袖初翻雪,荀
令熏炉更换香”等等。
唐代不但盛行熏香,香具也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艺术境界。熏笼是唐
代最盛行的香具之一,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或取暖。《东宫旧事》
记载“太子纳妃,有漆画熏笼二,大被熏笼三,衣熏笼三”。反映当时宫
中生活的宫体词也有很多都提到这种用来熏香的熏笼,如“熏笼玉枕无颜
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在西安法门寺也出土了大量
的金银制熏笼,雕金镂银,精雕细镂,非常精致,都是皇家用品。
银薰炉
金铜火舍香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