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艺术电影

26

安东尼奥尼导演的《放大》

的《筋疲力尽》

在美学方面,不同的艺术家表现出不同的艺术个

性。即使是同一场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大师,风格也全
然两样。比如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戈达尔、特吕弗
和阿仑·雷乃。戈达尔早年对于苏联电影学派的研究,
特别是对维尔托夫的推崇,使他的影片充满了影像与
制造影像的辩证过程的实验,极端地突出了制作手段
与使用手段的意义。1968年之后,戈达尔成立了“维
尔托夫”小组,以更加尖锐的艺术方式表达他的左派
观点。八十年代之后,戈达尔的立场趋于温和,但仍
保持着他早期对于制度(由社会制度衍生的艺术生产
制度)批判和质疑的态度。弗朗索瓦·特吕弗显然没
有戈达尔那样强烈的政治愿望,他在《电影手册》当
评论员的时候,异常激赏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大师
让·雷诺阿和好莱坞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电影,因此,
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特别是中后期的作品中,可以感
受到那种在自然温和的抒情气氛中暗藏的玄机与张力

(如《朱尔和吉姆》

《隔壁的女人》

。阿仑·雷乃从小

身体不好,惟一让他开心的消遣是看小说和连环画,
而他最爱看的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的意识流小说对他
后来的创作影响巨大。作为“作者电影”

(电影史上称

之为“左岸派”

)代表人物,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叙事

风格,他的《广岛之恋》被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为“打
乱电影文法的作品”

。在德国,我们在法斯宾德的作品

中肯定找不到赫尔措格式的天人交战、对文明的深刻
探索(

《天谴》

《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

);也找

不到文德斯式的在广阔时空的漫游,以及着迷于寻找
欧洲与美国的精神关联(

《德克萨斯州的巴黎》

《直到

世界末日》

,我们在法斯宾德作品中看到的是,他得

自法国“新浪潮”的反省思想,来自德国表现主义的
光影处理和摄影机的运动技法,来自好莱坞通俗剧的
叙事方式(

《四季商人》

《恐惧吞噬灵魂》

。意大利的

安东尼奥尼和费里尼被称为是“心理现实主义”的大
师,但安东尼奥尼的镜头从来没有进入过人的潜意识
心理,

“我所要做的是精确地拍摄和放大我周围世界

的表面,我想知道他们背后的东西。

《奇遇》

《放

法斯宾德导演的《四季商人》(1971)

费里尼导演的《甜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