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志中的玫瑰及玫瑰分类起源 

21 

植物志中

的玫瑰及玫瑰

分类起源

在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后,植物学也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奥托·布朗菲尔斯(Otto Brunfels, 

1488—1534年)、希罗尼默斯·鲍克(Hiero-

nymus Bock,1498—1554年)与林恩哈特·法奇

(Leonhart Fuchs,1501—1566年)三位德国学

者,都对植物进行了汇总,并都在介绍植物时

随附了写实的版画插图。在布朗菲尔斯1532年

的著作《Contrafayt Kreuterbuch》中,里面只有

一幅玫瑰插图,画的很可能是大马士革玫瑰。鲍克在他的著作中则用两章的篇幅对野生石南玫瑰及人工栽培的

园林玫瑰分别予以介绍,同时他比较详尽地介绍了玫瑰的医药属性。

法奇的著作《De historia stirpium》于1542年出版,它的德语版的书名是《New Kreiiterbuch》,是植物学

文献中最重要的一部。该书内容近900页,附511幅木版画,对每一种植物都用了一整页加以说明。他在《玫

瑰》这一章中对野生(类)玫瑰和园林玫瑰进行了区分:“玫瑰有两种类型,野生玫瑰和栽培玫瑰。种在花园

里的栽培玫瑰要么是红色,要么是白色,有单瓣花,也有重瓣花。”

这三位德国植物学家发表的作品,整体上对西方的植物学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大批植物学著作如雨后春

笋般涌现。

自16世纪起,植物学家们就一直想把大量植物纳入一个分类体

系,从而有可能对其进行整体描绘。同时,单个种类应当有一个简洁

的名字。凯斯帕·伯辛(Caspar Bauhim,1560—1624年)在1623年出版

的著作《Pinax theatri botanici》中,对所有当时知名的植物种类(近

6000种)进行了总结,其中37种是玫瑰。他通过这本书,率先对属和

林恩哈特·法奇在其著作中以插图的形式介绍了植物图谱的绘制过程。

16世纪初奥托·布朗菲尔斯的植物学著作中已有十分写实的插图。左图

右下角的花卉即为大马士革玫瑰。

林恩哈特·法奇用这幅插图来描述玫瑰的

种群。图中画的是法国蔷薇,显示了开有单瓣花
和重瓣花的同一植物的不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