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奥斯卡金像由米高梅公司美工师塞德里克·吉本斯构思,由刚从艺术学校毕业的青年艺术家乔
治·斯坦利塑成铜像。这尊铜像是个手握长剑、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的男性人体塑像,用铜和铝等金属
塑造,重3850克,高35厘米,表面镀金,所以叫金像奖。
在第4届“学院奖”评选降下帷幕时,一个纯属偶然的机遇,使“奥斯卡”一词不胫而走。据记
载,当时担任学院图书馆女管理员的玛格丽特·哈里克(后来当上该图书馆馆长)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
座之后,惊呼道:
“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舅舅奥斯卡!”她指的是大名鼎鼎的戏剧家奥斯卡·沃尔
德。隔壁办公室里正好坐着一位新闻记者,他事后写道:
“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
的小金像为奥斯卡!”尽管此后有关“奥斯卡”的来由还有不同的说法,但谁也没有站出来做最终“裁
判”
,确认“奥斯卡”的“发明权”属谁。而奥斯卡——这个朗朗上口的美丽名字一直延用至今。
自第一届以来,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奥斯卡金像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
1934年,洛杉矶广播电台首次对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仪式作了一小时的实况广播。
这个象征巨大荣誉的奖品并不在于它本身的造价(制造费每座为400美元),而在于评奖之严格和
获奖者之寥寥无几。金像奖共有12个类别。评选分两个步骤。每年年初,院方召集全体会员,评审前
一年发行的影片。会员们以投票方式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5部影片及最好的5位演员,但每人只能选两
大类别,即最佳电影奖和自己所属的专业奖(例如演员会员选演员,编剧选编剧等等)
。在投票结果统
计出来之后,院方把被提名的名单发给会员,再进行第二次选举,据此得出最后结果。
1974年第46届奥斯卡颁奖仪式
上,正当大卫·尼文宣布最佳影片得主
的时候,一名男子(后来证实为罗伯
特·欧佩尔)比着胜利的手势从他身后
裸奔而出,令全场瞠目结舌。尼文当时
并不知情,但是他却念着稿子,歪打正
着地评论说:此人将因他的“短处”永
载史册。经记者调查得知,裸奔和台词
都是制片人事先安排好了的。而欧佩尔
后来投身于旧金山的色情行业,1979
年被枪杀于自己开的性用品商店里。
获11项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的有:
《宾虚》
(1959)
《泰坦尼克号》
(1997)
《指环王3:王者归来》
(2003)
奥斯卡颁奖晚会也讲究论资排辈,对号入座。
获奥斯卡奖项最多的影片
获10项奖的有:
《西区故事》
(1961)
获9项奖的有:
《琪琪》
(1958)
《末代皇帝》
(1987)
《英国病人》
(1996)
获8项奖的有:
《乱世佳人》
(1939)
《永垂不朽》
(1953)
《在江边》
(1954)
《窈窕淑女》
(1964)
《小酒馆》
(1972)
《甘地》
(1982)
《莫扎特》
(1984)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