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1956年,针对英国电影发展停滞的局面,一批年轻的电影工

作者以影评家林赛·安德森为中心,组成了一个名叫“自由电影”
的团体,掀起了“自由电影”运动。其特点是注重描写社会现实,
利用电影手段探索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琐事。

“自由电影”

不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作者本人的主观世界上,因此与法国“新浪
潮”有本质的区别。

“自由电影”的代表作有托尼·理查森(Tony Richardson)的

《愤怒的回顾》

(1959)

《长跑运动员的孤独》

(1963)

,卡雷尔·雷

兹(Karel Reisz)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

(1960)

,林

赛·安德森(Lindsay Anderson)的《如此运动生涯》

(1963)

,此

外还有约翰·施莱辛格(John Schlesinger)的《一点爱意》

(1961)

和《说谎者比利》

(1962)等。到

60年代中期,自由电影的调子有所
变化,开始将反抗仅仅视为个人的
生活态度,这种倾向的代表作是托
尼·理查森的《汤姆·琼斯》

。60年

代末和70年代初,自由电影比较
重要的作品有林赛·安德森的《如
果……》

(1969)和《哦,幸运儿》

(1973)

。安德森在表现当代社会冲

突时把敏锐的观察和独创的概括巧
妙地结合在一起,在思想上和艺术
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自由电影 Free Cinema

愤怒的青年
20世纪50

年代末至1962
年前后,英国的
自由电影响应着

“愤怒的青年”文

学运动:以反叛
传统的精神抨击
僵化的社会制度,
试图打破森严的
阶级壁垒、揭露
虚伪的道德观念。

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愤怒青年”在伦敦街头的一次

示威中踢打警察。

“自由电影”1956年宣传手册封面

《汤姆·琼斯》剧照

厨房水槽的愤怒青年

1963年托尼·理查森在拍《汤

姆·琼斯》时,获得美国联艺公司资助
的50万美元,该片由此成为当时英国
耗资最多的影片,它还一举囊括4项奥
斯卡大奖,由此引发了好莱坞挖掘英国
自由电影精英的风潮。

阿尔伯特·芬尼是莎士比亚舞台

剧演员出身的自由电影干将,主演了
自由电影运动的“教材”《星期六晚上
和星期天早晨》,并因此被人称作“厨
房水槽的愤怒青年”。芬尼后来因《汤
姆·琼斯》获奥斯卡影帝提名。他也许
是惟一曾经骂奥黛丽·赫本为婊子的
人——尽管仅仅是在1967年的《两人
上路》的台词里。

《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晨》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