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38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
est and Money
就业
、
利息和货币通论
第
章
古典学派的前提
2
39
38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
est and Money
就业
、
利息和货币通论
同而已。在战后的经济学家中,很少有人能够始终保持这个观点,一方面是受了
相反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无论是从经验上还是事实上,都与旧学说不一
致的现实。但是他们还没有做好充分接受由此所产生的后果的心理准备,所以并
没有对其基本学说进行修改。
在鲁宾逊
·克鲁索(Robinson Crusoe)经济体系中,没有交易的存在,个人
收入全通过生产活动获得。他所消费的或所储蓄的,其实只是他自己生产的实物。
古典学派没有察觉,自己用错误类比法把从鲁宾逊
·克鲁索经济体系中得来的结
论,搬到现实经济体系中来应用。这是错误产生的一种可能解释。除此以外,产
品的售价常常足够用以抵补其全部成本—这个命题之所以很容易被人们相信,是
因为在外表看起来与另外一个无可置疑的命题极其相似。这里所谓的另一个命题
是,社会各成员在一种生产活动中的收入总数恰等于该产业产物的价值。
如果一个人在不损及他人的情况下,可以使自己致富,那么也一定会使社会
中的全体成员致富,这也是很自然的想法,经典学派却由此推得以下命题:个人
的储蓄行为,必然引起平行的投资行为。很巧合,这个命题貌似又和另一个无可
置疑的命题相混,即:个人财富的净增量的总和,恰等于社会财富总量的净增量。
然而有这种想法的人,都把两种根本不同的活动混为一谈。他们错误地认为,
现在不消费与留着以备将来消费之间,存在一种联系。其实后者与前者的动机,
是完全不相同的。
这是经典学派经济理论中的一个假定:总产量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恰好相
等。如果这点被认可,例如节俭论(认为节俭是美德,造福社会)
、利率论、失业
论、货币数量说、国际贸易论(认为自由放任有利无弊)等,便会随之而来。这
些我们以后都要提出疑问。
Ⅶ
经典学派的三个相互依存的假设
在本章各节,我们会陆续指出,经典学派理论所赖以依存的三个假定:
(一)真实工资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
(二)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非自愿失业;
(三)供给会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意思是说,不论产量与就业量处于何种水
平,总需求价格都等于总供给价格。
以上三者共存亡,任何一个,在逻辑上必然蕴含其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