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6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

est and Money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古典学派的前提

2

27

26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

est and Money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数并不只是真实工资,那么他们的论证就会完全失去支点,随之实际

就业量也必将变得不确定。但古典学派却似乎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

除非劳动力的供给函数只以真实工资为自变数,否则其函数曲线,将

随每一次价格的变动而变动。因此,他们的方法必须以他们的特殊假

定为前提,并不能用以处理通常情况。

并且我们从日常经验中也能领悟到,在一定限度内,货币工资才

是劳工所要求规定的。这种情形,不仅是一种可能性,也是一种通则。

工人自然不愿接受其货币工资的降低,但并不是每当工资品价格上涨

时,就会出现罢工的现象。所以如果有人说,工人只关心其货币工资

是否降低,而不关心其真实工资是否降低,这实在是不合乎常理的。

我们将在本章第三节举出理由,说明这其实并不像看上去那样不合逻

辑,而且还幸亏如此。就算不合乎逻辑,但工人的实际行为确是如此。

而且,将不景气的失业现象归因于工人不愿降低货币工资,显然

有些背离事实。如果说发生在

1932年美国的失业,是因为劳工们坚

持不让降低其货币工资,或坚持要求一个经济机构生产能力所无法负

担的真实工资率,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难以置信呢?因为当就业量变动

很大时,劳工的生产力或劳工的最低要求(以实物表示)

,却都无明

显变化。工人在经济不景气时,也不比繁荣时更为顽强—甚至远非如

此,因为劳动力的物质生产力,也并不在不景气时变小。这些从经验

中得来的事实已足以使人初步怀疑古典学派的分析是否合适。

货币工资与真实工资的改变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

经统计研究收入得出的结果,想必会非常吸引大家。如果变动的范

围只限于一种工业,则真实工资的改变与货币工资的改变方向大致

相同。如果改变基于一般工资水平,则货币工资与真实工资的改变

方向不仅不相同,而且常常相反。货币工资上涨时,真实工资下降;

货币工资下降时,真实工资上涨。这是因为货币工资的下降与真实

工资的上涨,在短时期内常与就业量的减少有关。其相关的理由是:

当就业量下降时,工人比较容易接受减薪;而当资本设备不随产量

减少而改变时,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增大,所以真实工资上涨。

如果现行真实工资已达到一个最低限度,无论如何都不会出现

愿意就业人数大于现实就业人数的现象,那么除了“摩擦性”失业

以外,就不会有“非自愿性”的失业。不过如果说得太肯定,也有

点儿不近情理。因为,在真实工资下降的同时,工资品价格也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