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如此一来,我们的分析方法就与价值论衔接了起来,并由此得出一

个通论:我们所熟悉的经典学派理论,不过是这一通论的特例之一

而已。

写作这样的一本书,作者不得不靠自己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由

于时间仓促,为了使其中错误不致太多,作者极其希望能够获得旁

观者的批评与讨论。如果一个人单独构思的时间太久,那么,即使

极其荒谬的事情,也有可能在一时间深信不疑。各种社会科学都是

如此,而经济学就更不会例外,因为我们很难以逻辑或实验的方法,

对于自己的思想作出试炼。本书比起《货币论》来,更加得益于卡

恩(

R.F.Kahn)先生的建议与批评,书中有大量地方都是根据他的

建议而改定的。本书还承蒙罗宾逊(

Joan Robinson)夫人、哈特雷

R.G.Hawtrey)先生及哈罗德(R.F.Harrod)先生的校阅,从中获益

颇多。

书末索引由剑桥皇家学院本

-苏珊-布特(D.H.Ben-Susan-Butt)

先生编制。本书的创作,对于作者自身是一次长期的挣扎,希望能从

此摆脱传统的想法与说法。作者的努力不会荒废,大部分读者在阅读

本书时,想必也会有同感。书中的思想,虽然表达方式颇为复杂,实

际上却是异常简单,应当人人都能理解。我们大多数人都深受传统经

济学说的熏陶。它们已深入人心,因此,阅读本书的困难不在于我提

出的新的学说本身,而在于如何摆脱传统学说。

                                                                                

凯恩斯

1935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