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就业
、
利息和货币通论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
est and Money
听,听取这场辩论中的一方,由他明白地提出经济学家之间的各种意
见分歧。这种意见分歧,使得经济理论在当前几乎失去了其实际的重
要性,而只要这些意见分歧不能消除,经济理论实际的重要性就绝没
有可能恢复。
恐怕只有我自己最清楚本书与我五年前所出版的《货币论》之
间存在什么联系。这些联系,对于我而言,只是在多年思索后自然演
化的结论,但在读者看来,也许会觉得像是观点的改换,因而无所适
从,而且类似的困难并不会因为我设法改换名词而减轻。我将在下文
中指出为什么一些名词必须换名。本书与《货币论》之间的关系,可
以简述如下:
当我开始写作《货币论》时,我还遵循着传统路线,把货币
看作是供求通论以外的一种力量。在它完成时,我的思想已经产生
了一些变化,更倾向于把货币理论扩展为社会总产量论。不过当时
因为受前人理论的影响很深,不易摆脱,所以对于产量改变引起的
后果,并没有加以充分讨论。现在看来,这是《货币论》理论部分
(即第三编及第四编)的显著缺点。其中所谓的“基本公式”是在一
定产量这一假定之下得到的瞬间图像。在这个假定下,那些公式试
图指出:为什么存在一些造成利润失衡的力量,迫使产量必须改变。
至于动态的发展——与瞬间图像相区别——反而很不完全,非常模
糊。本书的着重点则恰恰相反,在于研究哪些决定性的力量会引起
总产量与总就业量的改变;至于货币的技术细节,虽然货币在经济
结构中占有重要且特殊的地位,却略而不论。货币经济的特征,在
于处于这一经济体系之中的人们对于未来看法的改变,它不仅可以
影响就业的方向,还可能改变就业的数量。当前的经济行为,虽然
常常被人们对于未来的看法所影响,而且这些看法也时常在改变,
但我们分析当前经济行为的方法,却不会超出供求交互影响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