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摩西奶奶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
29
15. 1943年,雷内·哈农库特代替巴尔成为馆长,但是巴尔坚持每天上班,
他最终成了收藏博物馆馆长。
16. 简·卡里尔,《摩西奶奶:神话背后的艺术家》(纽约:克拉克森·N.波
特,1982年),21-23页。
17. “关于摩西奶奶”,《纽约世界电报》,1947年5月21日。
18. “内幕”,《奥克兰邻里》杂志,1949年11月23日。
19. 阿琳·B.卢钦海姆,“意大利的美国人——双年代表制引起很多问题”,
《纽约时报》,1950年9月10日。
20. 简·卡里尔,《摩西奶奶》,21页。
21. 美国政府逐渐支持抽象艺术,因为抽象化不具有大萧条时代社会现实
主义的极左政治思想,所以,抽象艺术可以作为民主自由的旗帜,与
社会主义对峙。深入讨论这些问题,见弗朗西斯·斯托纳·桑德斯的
《谁付钱给了管道工?中央情报局和文化冷战》(伦敦:格兰塔出版社,
1999年),252-278页。
22. 《艺术新闻和回顾》(英格兰),1956年4月28日。
23. 简·卡里尔,《摩西奶奶》,28-29页。
24. 摩西奶奶是一系列技术创新的受益者,比如第一台实况远程无线电广
播(1946年)、早期电视“文献片”(1952年)和使用极少的彩色电视
(1955年爱德华·R.莫罗的采访使用了彩色电视播放,当时很少有美
国人有彩色电视)。
25. 摩西,《我的生活史》,138页。
26. 安德烈·马尔罗表达了这种广泛的偏见,他写道:
“认为现代大众期待
的艺术情感必然是深刻的观点是十分轻率鲁莽的,相反,它们往往是
肤浅的、不成熟的,不过是对暴力、宗教、性爱的感伤主义的喜好,
是一种残忍、集体的空虚和肉欲淫荡的混合。”(《沉默的声音》,花园
城市,纽约:道布戴尔,1953年),515页。最近,汤姆·伍尔夫,在
回顾了20世纪的标准品味后,写道:
“艺术的凡夫俗子认为流行是与
技巧一样的荡妇。流行意味着浅陋。大众所反对的才是有深度的。真
正敌对反对的很可能就是最伟大的。”(“艺术世界看不到的艺术家”,
《纽约时报》杂志,2000年1月2日),10页。
27. 这一事实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来到美国寻求避难,躲避希特勒的欧
洲文化人来说尤其有一种理想破灭之感。其中最杰出的人是社会学家西
奥多·W.阿多诺,他不断严厉批评这一话题。例如,他的《一个欧洲学
者在美国的科学经历》,出自唐纳德·弗莱明和伯纳德·贝林的《知识分
子迁徙》(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1969年),338-370页。
28. 摩西,《我的生活史》,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