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编者序

久远之前,佛陀释迦牟尼也曾微笑,传下众多令人领悟人生

真谛的法门。随着时光的流逝,印度一脉佛教逐渐式微,而流传

到雪域西藏的佛教却在众多上师、信众的虔诚敬奉下得到弘扬,

佛音遍及雪域、汉地、甚至传至东南亚地区以及海外欧美等国,

这就是藏传佛教。

 “香格里拉”这个传说中的佛地,也逐渐被世人

所熟知。

然而令人叹息的是,湮没于时间长河的不仅仅是沧海桑田,

一些承载着佛陀教法的经典也随之化沙,不复存在。因此可以理

解,当一位热心佛学的人,从被贩卖的故纸堆里偶然看到一套完

整的、由数百幅精美唐卡组成的图集时,那犹如伏藏师终于挖出

了久被掩埋的伏藏密法一样的心情。即使将其命名为《值得一看

的佛像》

,也难掩其中的欣喜雀跃。

这套图集由欧洲和东方学者搜集校勘出版过多个版本,然而

论及图片的精美、完整,相应的灌顶随许、仪轨法门的全面、齐备,

马丁

·布劳恩、马丁·威尔森所著的这个版本才堪称“完本”。正

如本书著者一反书名“值得一看”的谦虚,而言道:

“这是迄今已

知的唯一一套彩色版的、完整的藏传佛教本尊图集。

”也因此才有

了从

200年前的蒙文刻本,到德文版、英文版,以至如今中文版《藏

传佛教本尊大全艺术鉴赏图典》的首次面世。

本图集名《藏传佛教本尊大全艺术鉴赏图典》

,拥有多达

510

幅本尊彩色微型唐卡,收录了包括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绿

度母等在内的寂静尊,玛哈嘎拉护法、大威德金刚等显现恐怖相

的忿怒尊,以及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诸本尊的图像。

这些图片称为“嚓咔利”

,是灌顶时使用的小型唐卡,用来向灌顶

者介绍本尊的形象,其色彩之瑰丽、堂皇,在众多黑白线描的本

尊图集中地位超然,堪称“藏传佛教仪轨的缩微绘画大全”

本图集的文字部分讲述各本尊的日常修行方法以及灌顶及随

许的仪轨,都是由藏传佛教著名的上师和宗教学者校勘、整理而

来,更具教法上的权威和学术上的严谨。它包括由多罗那他尊者

整理,囊括众多濒临失传的各种教法,多达

400多部灌顶随许传

承的“冉炯百法”;来源于西藏纳塘寺,传承阿底峡尊者密法的阿

旺丹增赤列法本“纳塘百法”;以及来源于印度大师无畏笈多的法

本“金刚鬘”

,详细介绍了本图集中诸位本尊们的名称、颜色、身

姿、服饰、持物、祈请文、咒语、观想仪轨等。因此,本书的图像、

仪轨堪称清净而殊胜。

但同时要注意的是,很多随许、仪轨都要求经过灌顶、上师

教授方可修习。因此,未经灌顶的读者切勿自行修学,而应寻求

上师的加持、灌顶和口传,这也是藏传佛教“密”之所在。

追溯本图集的渊源,大约在

200年前,汉、藏两地官员、高

僧曾向清政府“请求为冉炯、纳塘和金刚鬘灌顶准备刻版印图,

以祈祷持教者久住和众生解脱”

。那么,此次中文版的面世,是否

给予了向佛的读者们一个机遇——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留一份净

土,心灵得以安住;让我们于众多磨难、悲欢中持一份清醒,人

生得以解脱!如此,方能匹配本书“值得一看”之称。

迄今唯一完整的彩色本尊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