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印;

3. 莱辛版及其注解的复印件。但是在他的信里却并未提到作

为《新藏蒙众神》和《佛教图像词典》原本的手绘本的信息。同

样不清楚的是为何他突然不再提及乌兰巴托木刻版,却转而提及

1955年列宁格勒复印版。

我们已经提到在

1963至1964年间,“钱德拉版”《值得一看

的佛像》第一次出版完整之前,洛克什

·钱德拉已经于

1959到

1961年间,在《藏梵词典》中公布了许多《值得一看的佛像》中

的图片,随后的检视发现这些图片有三个不同的来源。

在《藏梵词典》的头两卷内,几乎所有的插图都来源于钱德

A版,除了四张带有明显标准木刻印刷的印记,而该词典其余

卷内的文字皆是手写的。

在其余的十卷内,大部分《值得一看的佛像》内的插图都是

来源于标准的木刻印本。但是结尾处的七幅图来源于其他的画集,

我们称之为“钱德拉

B版”。这些图片可以从其较长的外形上很容

易辨认出来(长宽比为

1.19),而且这些绘画技艺纯熟、内容准确

(插图

8a-b),图画显然比钱德拉A版质量更高(例如和插图8c比

较)

。有人据此提出疑问:为何这些图片没有在《众神》一书中使

用?也许是因为只有部分图片,也许是因为这些图片不适合复制,

而且要想获得整套图片可能会耗时很久。

《藏梵词典》中来源于标准木刻版的图片,其复制方式各异。

在第三卷中,尝试的是半色凸版,但是效果不佳。随后使用了线

条凸版法,随着工作的进展,为了清晰度更高,需要将所印的图

片重新润色。直到最后几卷时,发现插图是从摹图上复制而来。

这些摹图质量上乘(插图

5c),可能是特别为《藏梵词典》所制作。

由于缺少证据证明钱德拉

A版和B版摹图的原本是木刻印版,

所以无法弄清是其中哪个版本来自于上文钱德拉信中所提到的《值

得一看的佛像》的三个来源。

如果钱德拉

A版的摹图从未出版的话,也就不必如此深究了。

但是它们已经出版了,而且至少出版了两次,并且在这一过程中

已经给人们留下了它们是来自于西藏地区原版的印象。所以这些

详尽的讨论不但适当,而且是完全必要的。

 苏黎世版:手绘或木刻版印

当我们把本书中复制的苏黎世大学民族学博物馆版本和钱德

拉版以及立川版相比,即使粗略的比较,也使我们尝试假设苏黎

世版和立川版相同。在进一步地研究之后,我们这一假设更加趋

向真实。

在文献的左页,苏黎世版明确显示出了上文提到的立川版的

特征:咒语均匀地分布在正方形的区域内(插图

3和4b)。而不是

像钱德拉版那样(插图

4a)分为左右两侧。此外竖排的五个种子

字是以兰扎字体写成。立川版和苏黎世版的矩形框有着完全相同

的比例,而且框内的文字区域大小也完全相同。

如果我们把立川版的图片和苏黎世版文献右页的图片加以

比较,许多共同之处立刻显现出来。

当然,在许多图片内也有重要的不同之处。例如在立川版

241(插图9a)的光环后面,可以辨别出花朵和水果附有

较大的枝叶;但是在苏黎世版中(插图

9b),枝叶是按比例画

出而且非常均匀地排列,枝叶间看不见花朵和水果。立川版中

作为佛的宝座的莲花有着较大的叶子,而在苏黎世版中这些叶子

完全消失了。

根据这些显现的差异,是否可以推论两个版本是不同的?为

了回答这一问题,以苏黎世版图

241—243为例,用强光从下方照

射,被覆盖的原画显现出来了。结果是令人惊喜的:在画有绿色

草地的地方显现出线条,可以很容易地辨别出是叶子的线条(图

241,插图10)或者是山脉和水面(图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