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本
尊
大
全
艺
术
鉴
赏
图
典
藏
传
佛
教
在所有这些版本中,我们对立川版和钱德拉版进行了详细的
分析,对部分原版和彼得版也进行了分析。此外,在钱德拉的《藏
梵词典》中可以找到大部分的图片,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图片
还不能构成完整的一套。
比较立川版和钱德拉版,就能发现几个不同之处。例如,两
个版本中咒语的排列方式不同。立川版中咒语被放在矩形的区域
内(插图
4b),但是钱德拉版的咒语写于左右两侧,中间用于留出
竖排五种文字。钱德拉版内种子字并非用兰扎字体,这点也与立
川版不同,而且图片和咒语外围的矩形大小也不同,立川版的近
乎于正方形,而钱德拉版的则被拉长了。
就每幅图片来说,两版也有明显不同之处。以图
23的迦诺迦
伐蹉尊者为例:钱德拉版中(插图
5a)尊者位于图中央主要位置,
而在立川版中(插图
5b)他则向左偏移,以给图中的第二个人物
留出更多的画面(请暂时忽略插图
5c)。插图5a中尊者头上的树
枝只有些许枝叶,看上去更像花朵,而插图
5b的树枝上则有许多
树叶。
在比较立川版图
115—117和钱德拉版中相应的图片时,发现
了更多的不同之处。特别让人吃惊的是,本尊身外光轮之上的花
须在插图
6a和6b中分别偏向右边和左边。在6b中花须显现出明
显的
S形,但在6a中则无此形状。插图6a中本尊下方或前方没
有供物,而在插图
6b中供物则清晰可见。
随后比较了立川版图
374(插图7b)和钱德拉版图880(插图
7a),在本书中为图376,发现了更多的不同之处。最令人感到惊
讶的是插图
7a中细节的缺失:本尊只是被粗略地画出,手臂、腿
脚和第二个人物面庞只能勉强辨别,第二个人物的胸部和主尊面
前三个宝物的绘画也很粗劣。
在比较插图
8c和插图8d时也能发现类似的不同之处。
钱德拉版的状态
这几幅图片中的不同之处在其他图片中也有所体现:钱德拉
版中木刻版印的特征广泛缺失。
比较手绘和木刻版印的西藏本尊绘画,就能发现最明显的不
同之处是线条的走向:技艺熟练的工匠手绘的线条较为规则,这
并不是说整条线同样粗细。线条的粗细会改变,实际上优秀的画
师所画的线条粗细经常改变。实际线条的起始处是适中的粗细,
随后开始变粗,在结束处重新变回适中的粗细,因此线条粗度的
改变是持续的。与此相反的是,木版印刷中的线条走向是不规则
的、粗糙的和突然改变的。而且在线条上常常可以看到中断和模
糊之处,这是因为木版和墨水未能印在纸上或者只是浅浅地印上
去。尤其是木刻版印的外围边框比较凌乱和粗糙,而手绘的边框
则比较工整和精细。在木刻版印的页边部分常常能看见某种“阴
影”
,这是印制时的粗心和疏忽造成的污迹。
上面提到的木刻版印的特点在钱德拉版中并未发现,因此与立
川版相比,钱德拉版明显不是整套用木刻版印技术复制的。以正规
的木刻版印技术来说(如同在立川版里表现出来的)
,这些图片的技
术水平显然较低。根据比例和许多细节问题,按照西方标准,这些
图片甚至不能被称为复制品。其粗糙性已被提出:我们与亨廷顿一
起认为钱德拉版“是以仓促的、并不精细的方式复制的”
。无论其来
源和本质是什么,我们将《值得一看的佛像》钱德拉版称为“钱德
拉
A版”。
基于之前的解释,那种认为洛克什
·钱德拉版是其父1956年
乌兰巴托木刻版重印本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当被问及这些矛盾
之处时,洛克什
·钱德拉的回答只是增加了人们的疑惑。他1993
年
6月29日给我的信中提到了三个来源:1. 其父1955年从列宁
格勒所带来的版本的复印件;
2. 从一位朋友处获得的原版木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