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19
《值得一看的佛像》的发现、丢失和再现
1973年秋天,在瑞士苏黎世大学民族学博物馆任职的艾娃·
斯托尔博士被请求检视一卷文献,它的标题就非常吸引人。这一
文献为红边纸张,以折页的形式装订,书内较厚纸张上的左右两
侧各印有三张藏传佛教本尊和成就者的缩微造像。斯托尔博士立
即意识到这一文献的稀有之处,随后她请求该文献的卖方,一家
位于波恩的美术馆,将余下的三卷文献一并送来。
该文献同时附有来自波恩的沃尔夫冈
·舒曼教授的简介。在舒
曼教授的专业报告里,他提到了与送到民族学博物馆四卷本文献
相似的绘图,但是其他的绘图仅仅是未着色的素描图。舒曼强调
说:
“这四卷本的内容是‘纳塘五百本尊’
,但绝不仅仅是罗怙
·毗
罗和洛克什
· 钱德拉所出版之书籍的彩绘本。”舒曼随后评论说:
“毗罗和钱德拉书籍中的图片比该文献中的要复杂和令人感到迷
惑,该文献中的图片清晰而正确地绘出了各自的持物和饰物。
”作
为总结,舒曼写道:
“我们现在所有的这四卷本是藏传佛教诸尊的
彩绘合集,通常被称做纳塘五百本尊。在做进一步研究之前,无
法判断这些文献是翻印或是初版。
”
苏黎世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在
1973年11月出具了自己的专家
报告,由佛雷德里克
·A.彼得所撰写。彼得曾在印度拉达克居住
了很长时间,并于
1943年在《孟加拉皇家亚洲期刊》上发表了题
为《冉炯:从未出版的藏传造像介绍》一文。彼得认为:
“交由我
们所检视的这套四卷本的缩微图片,代表了藏传佛教最引人入胜
的造像。这些图片的设计毫无疑问地超过了现有的关于冉炯百法、
纳塘百法和金刚鬘的印本。该书内的文字说明约成书于
18世纪的
蒙古地区,用于解释班禅喇嘛丹贝尼玛所给予的教授。这些本尊
在现代研究中被不准确地冠名为《纳塘五百本尊》
。
”彼得还将这
四卷文献与他在拉达克居住期间获得的、内容几乎相同的刻版印
刷品进行了比较。他的结论是:
“可以确定的是,这四卷本中的图
片是以照相制版的方式从原版上复制而来的。从色彩上许多地方
可以看出原有的版式设计,特别是注释文字。这些文献标注了页
码,而在原本中却并非如此……检视这些图片是令人愉悦和富有
成效的,因为其艺术性如此迷人,而且制作工艺也很精良。
”
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彼得的某些论断。比如他提到“这四卷本
中的图片是以照相制版的方式从原版上复制而来的”
,正如我们所
期望的那样,这一论断被证明是不正确的。
尽管舒曼和彼得出具了专家报告,斯托尔博士并未能筹集到
足够的资金以购买这四卷本文献。因此在
1974年春天,她不得不
值得一看的佛像
[瑞士]马丁
·布劳恩
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