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本
尊
大
全
艺
术
鉴
赏
图
典
藏
传
佛
教
缘 起
1810年,至尊七世班禅喇嘛丹贝尼玛
1
在蒙古地区举行了一
场空前盛大的灌顶仪式。当时,成百上千的人蜂拥而至聆听法会,
其中有大喇嘛、地方官员、寺庙住持、僧人和许多藏族民众,大
家虔诚接受了班禅的时轮金刚四灌顶
2
。为纪念这次灌顶,专门制作
了一套木刻版画像,其中包括三套班禅喇嘛平常给予灌顶所包含的
本尊画像。这组画像由
507幅缩微唐卡组成,三张一组,印制在常
见的藏式书籍单页上。每幅唐卡的反面都印有咒语,为了迎请圣住,
从中央向下印有“嗡”
、
“啊”
、
“吽”
、
“呸”
、
“梭哈”
,分别寓意诸佛
的身、语、意、功德和事业,还有各本尊的咒语和通用咒。
1890年,尤金·彼得在北京购得这套画像,对其高超的艺术质
量赞叹不已,将部分图像引用在他的文章里,随后流传到了柏林,
但并未公开出版。阿尔伯特
·戈恩维德和沃尔特·尤金·克拉克(通
过照片)研究这些图像后,后者将其命名为“众本尊
C”,并纳入其
四套藏传佛教本尊图集中,于
1937年出版。弗里德里克·A.彼得牧
师也于
1943年出版了一套从拉达克
3
当地喇嘛处获得的图集。洛克
什
·钱德拉于1963至1964年间复制了一套图像,据说是其父罗怙·
毗罗于
1956年从乌兰巴托某僧侣处购得,其实应来源于列宁格勒的
1 Tenpei Nyima,丹贝尼玛(1781—1854),1784年成为第七世班禅。
2 包括时轮金刚灌顶、孺童入七灌顶、上上四灌顶和大金刚阿阇黎灌顶四种。
3 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历史上,藏传佛教祖师莲花生和噶举派祖师阿底峡尊者都从此入藏。
印版。通过这些方式,这套图像在西方广为人知。
然而遗憾的是,它广为人知的名称其实是错误的。潘德尔误以
为该套图像来源于西藏的纳塘寺,而克拉克的索引则称这套图片为
“纳塘五百男相本尊”
。这里有两个错误:首先,这套图片来源于
19
世纪的蒙古地区和西藏地区;其次,这五百张图像中,许多描绘的
是多位本尊,而且有许多女相本尊。因此,
“五百图像”还算符合,
但“五百男相本尊”则不然。这套图片的正确名称从藏文译出,应
是《值得一看的佛像》
,中文版将其命名为《藏传佛教本尊大全艺
术鉴赏图典》
。
《藏传佛教本尊大全艺术鉴赏图典》这套图集的印制和以往不
同,采用了现存于苏黎世大学民族学博物馆的图片为蓝本,以独特、
精美的方式缩印。相较于以往的木刻版印刷,其图片线条更明晰、
细节更饱满,而且彩色图片更显精美。
这套《藏传佛教本尊大全艺术鉴赏图典》
,对于藏传佛教造像
的研究来说十分重要。图片的作用在于为行者观修本尊提供帮助,
特别是在为弟子授予该本尊随许灌顶时使用。其配套的文本则用于
这些本尊的日常修行仪轨,它们描述了如何观想本尊,以及本尊生
起之后的修行步骤。两者相得益彰,以使学者和佛教行人皆能受益。
对于这样一本鸿篇巨制来说,错谬之处在所难免。不管是因为
粗心还是所知有限,在此我们都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