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一章 最好的体检专家是自己
明代有个太医院的院长叫薛立斋,他在北京的时候发现有位大夫看病
如神,效果比别人都好,就很惊讶,遂问大夫:
“你有什么本事看病这么
准?”大夫不告诉他为什么。薛立斋就观察,发现这大夫看病的时候都会
看病人的舌头,薛立斋就觉得奇怪了,这个方法以前没有见过啊——因为
以前中医只是号脉,他又问大夫从哪儿学的这个功夫,但那人始终不说。
后来薛立斋到了南京太医院。一天在书库翻书,找到一本旧书——
《敖氏伤寒金镜录》。翻开一看,这本书里边有很多关于望舌头的内容,他
立刻就明白了,原来那位大夫看的是这本书。薛立斋的境界比较高,他没
有把这本书藏起来,而是把书给翻印出版了,也是按照原书的颜色,怕颜
色失真,还在图边标上文字说明,从此以后,舌诊才大行其道。
舌诊出现以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个时候,恰恰又赶上了温
病学说正在萌芽。那么,这温病学说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从金元以后到了明代,温病学说开始出现了,这是与瘟疫相关
的,因为明代社会比较动荡,人民很贫穷,瘟疫不断,一旦瘟疫流行,成
千上万的百姓患病。此时,患者多呈现热症,按以前治疗伤寒病的散寒方
法治行不通,而医生对此又普遍经验不足。所以,急需一种新的治病思路
和理论出现。《敖氏伤寒金镜录》这本书正是把舌诊跟热症联系起来了。
因为人体越热,舌象(包括舌苔和舌质)的变化越明显。
当时,有位叫吴又可的医生写了一本书叫《温疫论》,当时人们还用
温热的“温”,而不是病字旁的“瘟”。书中论述了瘟疫的来龙去脉,认为
这些瘟疫以热邪居多,需要鉴别,就把舌诊和瘟疫联系了起来。
研究瘟疫的医家怎么来标示热呢?之前,人们认为所有的外邪外感病
都是受寒导致的,而吴又可说不一定,他认为还有因受热邪而患病的。那